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成都建立多種類災難資料庫
建立地動☁·、地質☁·、氣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火災等災難資料庫☁╃,使用智慧評估模型進行自然災難風險評估☁╃,對基層救災物資儲備點☁·、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行指導☁╃,形成自然災難預警☁·、預防☁·、預報資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昨天☁╃,成都市應急管理局釋出訊息稱☁╃,成都市第一次全國自然災難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探索已取得時期性進展╃•▩✘。
“全國自然災難綜合風險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是提升自然災難防治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據相關擔負人介紹☁╃,成都市的自然災難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依據全市自然災難種類的分佈☁·、妨礙程度和特徵☁╃,分為三個時期實施☁╃,目前為風險普查工作的評估☁·、分析與驗收時期☁╃,自然災難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系統已完成風險普查資料的基本出現╃•▩✘。
據悉☁╃,此次風險普查建立了地動災難☁·、地質災難☁·、氣象災難☁·、水大旱害☁·、森林和草原火災等災難資料庫☁╃,使用智慧評估模型進行自然災難風險評估☁╃,可對基層救災物資儲備點☁·、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進行指導☁╃,形成自然災難預警☁·、預防☁·、預報資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開啟成都市自然災難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系統☁╃,只見全市的化工企業(集中區)及周邊區域的VR全景圖等資訊一目瞭然╃•▩✘。
“這是成都市本次風險普查工作中的創新動作☁╃,我們完成了50家化工企業(集中區)及周邊區域衛星遙感資料☁·、三維資料進行採集與處置☁╃,依據前期調查資料☁╃,將企業關鍵裝置☁·、關鍵屬性☁·、關鍵引數提取☁╃,計算危化企業產生事故後☁╃,也許對周邊關鍵設施所產生的妨礙範圍☁╃,完成企業安全風險評估成果圖製作╃•▩✘。”該工作專班成員張紫薇博士介紹道╃•▩✘。
記者瞭解到☁╃,透過實施該項工作☁╃,政府部門可以清晰瞭解企業情況☁╃,不斷強化風險研判分析☁╃,切實推動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若產生事故☁╃,救援人員可以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災損點位和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救援與處置工作╃•▩✘。針對企業方☁╃,視覺化模型及評估結果可用於日常生產中加強培訓和宣傳☁╃,強化員工安全意識☁╃,最大也許減少損失╃•▩✘。(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袁弘 實習記者 李世芳)